近几年的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提高食品安全除了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外,还要多注意食品流通环节,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和发展产品质量。
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已高度重视,并陆续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市场。但食品物流安全仍是许多食品生产企业的短板,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冷链物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更是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市场开发的重要时期。
一个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是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组成。冷链物流要求食品在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但由于我国食品冷链尚未形成完整体系,部分产品在流入市场后存在冷链中断的现象。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量中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取常温保存,个别国外媒体把中国冷冻冷藏供应链定位为“昂贵易耗损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要想消除此类的负面评价,必须长远规划,从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始,
此外,政府监管的不利也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频发的原因之一。比起冷链物流,我国政府更注重对于食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把控,而忽视了冷链过程中的监管以及问责。据统计,仅2013年,我国就发布了冷链相关标准50余条,但冷链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或改善。一方面,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出台的冷链标准大多是推荐性的,而非强制性,这对于部分缺乏责任心的企业并非造成约束力。
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保鲜是重点,也是难点。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场,“十二五”期间,食品零售额、餐饮收入预计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新鲜冷冻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供需不平衡给冷链物流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但能否把握机会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个保证食品品质和质量安全的供应链系统。同时,政府的有力监管也将维护整个食品行业的有序发展。
2013年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各项政府政策中,至少有10项是与冷链物流发展有关。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物流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部署的12大工程中,第一大工程就是冷链物流。为此,国家发改委还专门征求中物联冷链委意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而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十大部委及中物联冷链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促进我国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冷链运输物流服务水平。
据了解,自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之后,我国冷链物流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经过前几年的预热,这两年冷链物流业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呈现井喷之势。特别是,这两年内冷链物流产业规划及扶持政策和行业标准频繁出台,国家层面开始从政策、法规角度推动物流行业及冷链物流转型升级,使我国冷链物流业不断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
据统计,2014年我国潜在冷链物流总额将达到37400亿元,冷链需求规模达到10488万吨左右,冷链物流市场总体增长率达到18%左右。另有行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冷链仓储能力达到2900万立方米,在全中国有91000辆冷链车以及冷藏柜和仓库,这无疑将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相当可观的市场前景。
有人预测,受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在此背景下,在货品、客户渠道、物流商以及服务覆盖等维度上,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将产生新的增长热点